武侠情,男儿梦

武侠情,男儿梦

December 19, 2016
分享 ,

近日看书看的有些着了魔,连码出来的字觉着都文邹邹的。书是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这本书这已经是第二次看了,再往前推些日子看见作者微博有说这本书已经签了某家影视公司,准备要拍连续剧了,我索性又拿出来再看一遍。感觉作者描绘的这个世界透过作者笔下的文字可以在我的脑海里描绘出这个世界是怎么样,而这些世界的江湖二郎又是什么样的,我不懂文学,也不知道怎么评价一本书好不好,但是这本书我觉得是一本好书。

可能是先入为主,之前有看过作者写过的好几本书《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宗教裁判所》《癞蛤蟆》等,作者烽火戏诸侯,别名大内总管,写书时常挖坑不埋。之前写过的陈二狗马虎的结局把女主角写死真的是让我痛骂了这家伙好些时间。抛开这些不谈,作者的作品感觉均是佳作,这本感觉更是作者炉火纯青之作。作者把自己书中之江湖、侠客之恩怨、皇朝之更替等等江湖之事写的刻骨铭心,李淳刚两袖青龙,一剑开天门,洪洗象兵解送徐脂虎飞升,痴情儒圣轩辕敬诚大雪坪之战等等,人物有血有肉,另人感叹。看到热血喷张之时便想自己若置身于这世界当如何如何。

强烈推荐各位观看,我这次不是读而是听的网易云的有声版,带入感更强,心旷神怡。

之前看《东邪西毒》也有些着魔,一个晚上可以翻来覆去看好几遍,说到底就是因为看不懂,觉得【武侠】这个词很玄乎,而电影里这些做派我觉得是侠,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 —— 情,引用《悍刀》里的作者的一句话: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情字能杀人。夕阳剑客如此、黄药师如此、洪七如此、慕容小姐如此、欧阳锋也是如此,侠于义,义于情,人之根本。我们这些看客心中抑郁又不得发泄,所以喜欢看这些侠客快意恩仇,看到高兴处总会叫以个好字,当浮一大白!

这里转载一篇文章


[述论]

有师徒三人,见一幡迎风飘动,一徒弟说:“风未动而幡自动”。另一徒弟则说:“非风动,是幡动”。二人争执不下,师父却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乃汝心动也。” 这则论禅的故事,尽管过于唯心是论,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在人们认识、判断事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一幅画、一首诗、一部作品,之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千古仍无定评,就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 (心) 不能千人一面、“万众一心”。

人心如一汪泓水,倘若风来兴波,风至而皱,映物则变其形,照人则失其真;倘若浑浊不堪,则既不能自照,又不能映物鉴人。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心的作用,认为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管子・心术上》),“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凡气从心,心气之君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傅子・正心》)。

这里所说的 “君”、“主”、“天君” 等,就是指人心是人的主宰。心正则言善行端,心邪则举措乖张。有鉴于此,古人极为讲求 “格心中之非”。认为人们之所以追名逐利,贪图淫逸、陷入奢靡,就是因为心中存有情欲爱恋的牵累,受拜物崇名的羁绊。因此,抛弃物累,扫荡名利,澄澈心源,使心归于清静,才能修身养性,正己正人。

人在认识、判断、裁夺事物时,之所以不能不偏不移、公正平和、穷究物理,除了识虑因素,往往都是因为有个人的利害关系掺杂其中。取此舍彼,是此非彼,常常不能追溯事物本源,廓清物理真相。是因为取此是此,可能于己有益,舍彼非彼可能于己有利,所以,不能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处理问题。以至于导致纷争,加深矛盾,引发暴虐,给他人、群体、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甚至悲剧。一言以蔽之,不惜扭曲真相,甚至颠倒黑白,以求一己之私,乃是心有私欲邪念的缘故。

相反,心境清清者,不求虚名,不图财货,无欲则刚。如此,则可清洁廉明,秉公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静又如水止,不为物欲的诱惑而生害人之意,不为虚名之光晕而损己之德。因此说,心境清,自然品格高尚,也自然能够使自己的心性处于 “自为”“自由” 的状态。

君子 “忧道不忧贫”、“有欲而不贪”、“无理不动,无节不作”。内心高洁、品德高尚的人,并不是泥塑木偶,本来也有所欲望,有所渴求。但 “君子圣达而谋大”,其言谈举止总是自觉地规范于 “道”“理”“节”;而 “小人” 则总是不顾践踏他人的大利而成全一己之小利,这正是 “君子” 与 “小人” 的差别所在。

加入评论